“我这不正苦恼着的嘛”,高景明纠结道,筷子戳着碗里的饭菜一时之间拿不定主意。
闻此陈宣换了个话题,道:“那书院规定多久把作品呈上去?”
“一个月内都可以,到时候各位先生花一段时间品评筛选一番,挑出最好的十份作品,在学堂公示几天供学子们瞻仰,再送去京城献与陛下,若有出彩的,得陛下夸奖赏赐,先生自会带着荣誉而归书院共庆之”,高景明想了想道。
点点头,陈宣说:“既然这样倒是不急,慢慢想就是了”
“话虽如此,可就怕时间拖久了还没头绪,仓促弄出来的作品拿不出手恐招人笑话,就白白错过这次机会了”,高景明继续苦恼道。
学生时代嘛,很正常,他俨然把这次祝寿当做学子间的比赛较量了,还是有些重视的。
虽说科举才是真正改变命运身份的关键,可这样事件中扬名也是不可多得的机会,哪怕高景明没有太大的野心,没妄想弄出的作品能得到皇帝夸奖,可若是在学院脱颖而出,再小点在同窗之间抢眼一点,那也是能得到他人注目的。
说句不客气的,比别人优秀,将来和同窗去青楼红馆,小姐姐都能优先挑选。
“也是”,沉吟了下,陈宣再问:“那少爷有眉目吗?诗词,亦或者书画,乃至手工,总得先确定一样吧,否则啥都想尝试只会啥都做不好”
高景明吃了一口饭菜含糊不清说:“这不正和阿宣你商量嘛,你帮我出出主意呗”
这就是书童的作用了,双方知根知底,遇事不决也有个商量的地方。
想了想,陈宣说:“那就要看少爷哪方面拿手了,以己之短去较他人之长只会自讨苦吃”
“说的也是”,高景明深以为然道。
接着他又琢磨着道:“阿宣你是知道我的,诗词不擅长,咱俩半斤八两,就不献丑了,何况书院还有个宁桂亮呢”
“宁桂亮?”陈宣微微愕然,居然从高景明口中听到那个肾虚公子的名字了,不久前还见过说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