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她知道,这个时候,任何的动摇都会让女子科举的推行功亏一篑。
她深吸一口气,决定主动出击。
她逐一找到这些动摇的官员,耐心地向他们解释女子科举对国家和社会的积极意义。
“诸位大人,女子科举不仅是为了公平,更是为了国家的长远发展。女子也有才华,她们的参与,将为我朝带来更多的智慧和力量。”林诗雅的声音坚定而有力,她的言辞中充满了理性与激情。
她拿出了一些民间女子才华横溢的证据,展示给这些官员。
从诗文到书画,从医术到政务,这些证据无一不证明了女子的卓越才能。
官员们听着林诗雅的解释,逐渐眼中的疑虑开始消散,心中的动摇也被重新燃起的信念所取代。
“林大人,您说的有道理,我愿意再次支持女子科举的推行。”一位年轻的官员站了出来,他的声音充满了坚定。
“我也愿意,女子科举对国家大有裨益,我们应当共同努力。”另一位官员也附和道,他的
礼部的气氛逐渐变得积极,官员们重新投入到了细则的制定工作中。
林诗雅看着这一切,心中涌起一股暖流。
她知道,这只是第一步,但有这些官员的支持,女子科举的推行将会更加顺利。
就在这时,门外突然传来一阵脚步声,林诗雅抬头望去,只见刘学士带着几名保守士大夫缓缓走了进来,他们的脸上都带着不怀好意的冷笑。
刘学士停下脚步,目光锁定了林诗雅,一字一顿地说道:“林大人,你真的认为,这些细节就能说服所有人吗?”林诗雅终于在礼部官员们的协助下,初步拟定了女子科举的细则。
虽然还有一些地方需要进一步完善她坐在书案前,手持那份厚厚的文书,眼中闪烁着希望的光芒。
纸张的触感温暖而踏实,她的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满足。
这些细则不仅是一个制度的框架,更是她心中信念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