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用几十口大铁锅烧水,张廷玉若想喝上热茶,就必须让下人带着大茶壶和小半捆柴禾,去换泡茶的热水。
至于,百官们随行的下人们,就只能喝大锅茶了,不可能各自再泡茶喝。
令康熙没想到的是,胤禑早早的就安排内务府的太监们,坐镇于沿途的各个府城、州城和县城,大肆采购各种所需的物资。
等圣驾抵达的时候,胤禑派出的太监们,早就买足了东西,雇了马车往回赶了。
康熙拿着胤禑的配给计划清单,足足看了一个多时辰,忽然叹息道:“大军若是如此配给,必省无数的钱粮啊。”
嘿嘿,胤禑要的就是这个印象!
不客气的说,以胤禑饱受计划配给制熏陶的先进理念,主持数万大军的后勤供应,简直是手到擒来。
西北的钱粮消耗过巨,既有长途运输中不可少的消耗,也有因为无知,造成的巨大浪费。
结果,原本内务府三巨头彼此分工的模式,在康熙的授意之下,变成了胤禑掌总拍板,凌普和赫奕听候调遣的新模式。
这么一来,胤禑是内务府太上皇的姿态,就格外的凸显出来了。
去热河行宫的过程中,在胤禑的亲自主持下,整个大队伍的物资供应,变得井井有条,且十分充足。
人人有热饭吃,个个有热茶喝!
胤禑呢,还是老办法,禁止打乱仗,责任全面落实到人。
大清朝的事儿,不怕繁琐,就怕认真!
只要落实到了人,谁敢严重失职,胤禑就敢请旨,罢了他的官,革了他的爵。甚至是,砍了他的脑袋。
计划配给制的精髓,就是集中力量办大事,把具体分配的各项工作,全面落实到每个人的头上,让有限的人财物,被充分利用起来。
圣驾刚到热河行宫,广受百官赞誉的胤禑,就又多个头衔:总管行在事务大臣。
反正吧,胤禑这个内务府总管,本就是皇帝的大管家。现在,胤禑多管一摊子事,也不费什么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