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到位。
不然的话,胤禑这个内务府总管,就无法向康熙交差。
“张中丞,清单上的食材,一两都不能少!”胤禑端起茶盏,喝了一口,冷冷的说,“只要少了一丁点东西,别怪爷不替你兜着。”
胤禑的意思很清楚,你张伯行想图好名声,那是你的事儿,和爷无关。
但是,理应供奉的食材,若是短少了,胤禑首当其冲的脱不开干系。
张伯行马上叫起了撞天屈,说:“藩库的存银,快要见底了……”巴拉了一大堆缺钱的困难。
胤禑知道张伯行的意思是,内务府再不给银子,他就没钱采购物资了。
可是,内务府的银子,又不是胤禑的,都是康熙说了算。
“张中丞,江南各地的有钱士绅,多达几千家,随便找他们凑一点,也足够了吧?”胤禑不客气的公然威胁张伯行,“他们若不肯借银子给你,要不,我亲自去借?”
江南的科场舞弊案,胤禑派兵抄了十几家士绅之家,闹得鸡飞狗跳。
张伯行心里很清楚,胤禑所谓的亲自去借,不过是提兵去抢的代名词罢了。
“哪敢劳烦十五爷您亲自出马呢?”张伯行不想让胤禑骚扰了地方,赶紧想堵他的嘴。
就本质而言,胤禑和张伯行的矛盾,就是最典型的朝廷和地方的矛盾。
康熙南巡,要花大把大把的银子,又不想多给钱。张伯行不想盘剥地方太狠,免得怨声载道。
胤禑呢,他才不在乎江苏的地方士绅是个啥看法呢,反正吧,只要物资供奉不足了,让康熙有了意见,他都会主动建议,找大户人家借钱花。
胤禑和张伯行的嘴巴官司,以张伯行的大败告终。
胤禑说的很清楚,地方士绅报效今上,乃是理所应当之事。
哪个士绅不肯报效朝廷,胤禑就亲自去找他摆事实,讲道理,做工作。
提兵上门的做工作,试问,哪个士绅不怕?
在前明,有朝中的江浙官员们撑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