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车行顺利赎回交通科的所有股权,算是正式结束合作。
当然由于李超的关系,长江车行还是有关系在的,毕竟李超已经是副科长,深得上司的信任。
目前的长江车行,陈光良的权益大概占70%,剩下的则是自家员工(包括李超)和人力车夫持股;除此之外,也就高探长还持股10辆黄包车的权益,每月享受250大洋的分红。
其中人力车夫大概是近1200名车夫持股,足足八成人力车夫参与进来,形成一个庞大的‘利益团体’。
而自家员工持股方面,最近半年时间增加了不少,主要是利用投资野鸡车、大照会的组合,来提高大家的收入。
“老板”
何向东和梁孟起联袂来到陈光良的办公室。
“老板,出租车业务那边现在主要出现两个问题:第一,五台旧出租车的毛病较多,修车成本高不说,还影响客人的体验感;第二,我们的车不够用了,有时候调度时无车,这样也影响客人的体验感。”梁孟起汇报道。
陈光良闻言后,说道:“你们有什么想法或对策?”
他现在不能再注资进去,毕竟他用钱的地方太多了。
说白了,出租车事业的回报率,和黄包车业务区别不大,新车都是2~3年回本,旧车可能1年内回本。
他之所以进入这一行,是看重未来的机会,以及让黄包车行生意能得到延伸。
梁孟起说道:“增加三部新车,我们已经有首付款,这样一来就迎刃而解。”
这样一来,相当于五部新车和五部旧车,已经算是一家中等的出租车行了。很多出租车行,都在十辆车以下,甚至五辆车以下,照样经营着绘声绘色。
陈光良稍作思考,就说道:“可行,增加三辆车,明年就好经营不少,晚点我们去中央车行谈谈!”
“好的”
何向东也趁机说道:“其实,比起外商的云飞、泰来公司,我们华资出租车企业的成本也高,主要体现在汽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