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连几天,《小偷家族》的口碑不断发酵,电影节官方按规则加映了两场。
场刊评分也来到了 />
在主竞赛单元影片都首映完一轮后,目前的风向标场刊评分里,《小偷家族》雄踞第二,以 />
这也是后世2003年夺得金棕榈的影片。
当然,这个评分仅仅只能代表观众和文艺界的认可度,与最后的拿奖无关,评委参不参考评分是他们自己的选择。
除了《小偷家族》、《大象》等寥寥无几的口碑较好的影片外,影评人们的毒舌不断地攻击着其他参赛影片。
这也是被誉为二十年内最差戛纳的真实写照。
霉国导演文森特的《棕兔》被骂成开创戛纳劣作的里程碑式作品;
英国导演格林的《土斯》被“誉为”开创了催眠片的先河;
即使是法国本土导演贝当的《羊排》也被称作是一锅令人作呕的乱炖。
难绷的毒舌影评人。。。
只可惜这些导演都没有路老板的对喷能力,只能打碎牙往肚子里咽。
路宽在车上看着场刊和新闻报纸,预估着这一届戛纳自己获奖的可能性。
《小偷家族》是一部群像戏,在金棕榈、最佳导演、评委会大奖等集体奖项上获奖可能性略高些。
以及一些最佳剧本、金摄影机等后台奖项。
这其中,金棕榈是颁给影片的,而最佳导演是颁给个人的,两者并不一定重复。
“先生,目的地到了。”
路宽额外给了计程车司机小费,随即踱步迈进MK2在尼斯办事处的大厅。
今天是吕克贝松和劳伦主动约的路宽,目的也很明确,就是在金棕榈的归属确定前拿下《小偷家族》。
也许他们的主动和急切会让卖方抬价,但总比在《小偷家族》真正获奖后多付出几倍的成本要好。
“路,你来了,请坐。”
吕克贝松也站起身来主动伸手,表达对这位优秀的东方导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