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美国伊利诺伊州,香槟城。
一户知识分子背景的华人家庭别墅,坐落在距离伊利诺大学不远的缅因街。
无人机的航拍镜头带着观众的思绪由远及近,从春色景明的香槟城,进入别墅阁楼的万花筒小窗。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
大银幕上华人小女孩的童稚声悦耳可爱:“爷爷,这是哪里?”
李雪建扮演的77岁的张迺藩高卧在躺椅上,闻言抬了抬眼皮,看着活泼好动的孙女从箱子里翻出的老照片。
“这是淮阴,我们的老家。”
毕业于金陵中央大学,在民国时担任苏北地区官员,曾推行恢复张謇等爱国实业家产业的赋闲老头,浑浊的眼睛里泛起些生机。
小张纯如翻出的照片越来越多,张迺藩的眼睛也越睁越亮,讲述的声音也越发低沉。
一直到孙女手里拿着一张淞沪会战的老照片。
1937年,张迺藩时任太仓县长。
太仓是苏省和沪上交界的县城,在淞沪会战中负责为前线提供物资,后陷于日寇之手。
白头搔更短的老头手里捧着一盏茶,看了眼目光澄澈的孙女,温和的声音带着淮阴方言特有的韵律,像淮河水波轻轻拍岸。
“小如,爷爷给你讲讲古好不好?”
“好呀!”
阁楼里,光线昏黄而温暖。
小张纯如盘腿坐在地上,木地板吱呀作响,灰尘在斜射的光柱中缓缓浮动。
幼年的女作家双手捧着一只青花瓷茶盏,两根麻花辫垂在肩上,发梢随着她的呼吸轻轻晃着,俏皮而灵动。
“那一年,太仓的米仓烧了三天三夜,火光照得夜空像血染的绸子。。。”
他指尖轻叩茶盏,瓷器发出清越的颤音,和低沉肃然的述说形成鲜明对比。
“血火交织,敌寇凶顽,我军民悲壮,以血肉筑墙,前赴后继,死战不退寸土。”
张纯如的父母都是哈佛的高知教授,祖父、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