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道以来,青年导演路宽一共在欧洲三大上有过三次开幕式影片的首映。
2004年的戛纳带着非竞赛单元的《异域》;
2005年的柏林带着该届的金熊奖影片《返老还童》;
还有今年的《历史的天空》。
前两次无一例外地,都在片尾曲里收到了现场观众的欢呼呐喊,起立鼓掌,可谓礼遇。
但今天的情况有所不同。
屏幕上的正片已经结束,随着《如愿》悠远而深情的歌声在放映厅内回荡,观众们仍深陷在影片带来的震撼中无法抽离。
整个放映厅陷入一种近乎神圣的沉默。
没有人起身,没有人鼓掌,甚至连呼吸都变得轻缓。
观众们仍保持着最后的姿势,目光怔怔地望向黑暗的银幕。
仿佛那里还残留着未散的历史魂灵,仿佛那里还会继续展开未尽的篇章。
所有人眼里还停留着最后一帧里,刘伊妃那张淡雅素净的脸庞,仍旧跟随着她的脚步,在历史的废墟中跋涉。
这不是普通的电影散场,而是一场集体性的精神滞留。
观影者们被拉扯在历史的漩涡里,无法轻易抽身。
张纯如的探寻、魏特琳和拉贝的坚守,早已将不同国籍、不同肤色的观众拖入同一种沉重的共情。
一直到工作人员轻轻打开了柏林电影宫的灯光。
刺眼的光线像一把利刃,突然划破了那个被历史浸染的黑暗空间。
人们仿佛从一场漫长的梦境中被惊醒,尔后便是不约而同的、山呼海啸般的掌声席卷而来!
敬业的媒体记者们顾不上擦拭眼泪,慌忙调转机位去捕捉现场的动态。
这样一部无疑要载入电影史的佳作,怎么能没有观众们的疯狂致敬作为注脚呢?
镜头里是哽咽的呼喊,是低声的赞叹,是一双双微红的眼眶。
自导演路宽开始、刘伊妃、汉克斯、摩尔、刘得华、赵飞等演职员们例行登台,在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