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路明星,事实上柏林金熊、影后、奥斯卡最佳导演的名头已经是震天响。
加上路宽、刘伊妃、汉克斯等人的号召力,不再需要普通商业电影的巨星捧场、点缀。
今天邀请的首映式嘉宾们都是谁?
国内外记者们的镜头记录了震撼的场面——
苏省抗战史学会周会长正与日苯“和平之船”组织代表森田孝一交谈。
森田手持中日双语横幅“历史不容篡改”面对镜头沉声道:“我们带来了五百名日笨人士的联名信,要求日苯政府正视电影和张作家的书籍揭示的暴行史实,很抱歉!”
他还带来了日苯反战老兵三谷翔的亲笔信,对影片和张纯如作家致以最高的敬意。
去年,88岁高龄的三谷翔捐出了自己几乎所有的家产和二战照片,在金陵理工大学门前下跪谢罪。
紧接着,十余位身着旧式军装、胸前挂满勋章的老兵在志愿者搀扶下缓步前行。
最年长者已94岁,拄拐的手微微发颤,但腰背挺直如松,有市民自发献花,老兵们以军礼回应,现场掌声雷动。
《金陵晚报》记者抓拍到一位老兵凝视大会堂门楣的瞬间,老人接受采访时有些哽咽:“1937年,我在这儿杀过鬼子。。。”
幸存者夏淑琴老人携孙女走在红毯中央,双手微微颤抖着,枯瘦的指节紧紧攥着那本泛黄的《金陵大屠杀》,书脊上的折痕像是岁月刻下的伤疤。
她佝偻的背脊在藏青色棉袄下显得格外单薄,但眼神却如炬,那是历经浩劫后仍未熄灭的火光。
孙女搀扶着她,能感受到老人每一步的沉重,仿佛脚下不是红毯,而是1937年冬天金陵城的血与雪。
第2/2页)
张纯如第一个走出来,紧紧地拥抱着这位十年前采访过的幸存老人。
夏淑琴一看见她就泣不成声,紧紧地攥着女作家的手不放,却一句话也讲不出来。
央视记者王志眼眶泛红地面对镜头,在新闻频道直播这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