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风呼啸,银装素裹。
对于名门望族的子弟而言,无疑是附庸风雅、吟诗诵词、无病呻吟的好机会。
对于贫寒子弟、老幼病残而言,无疑是又一个难熬的日子,不知能否熬过去。
江昭一步一脚印,越走越稳。
书童禾生已经去往江岸,安排送信事宜。
扬州临江海,商贸繁荣,几乎每天都有几趟商船赶往汴京,顺带送信自然不是什么难事。
江府,清梧院。
这是江昭的母亲海氏住的院子。
小院坐北朝南,采光极好。
江昭一踏进院门,入目的就是几个侍奉的丫鬟,随之映入眼帘的是北向的一张檀木桌,左右摆有两张椅子。
一个清癯瘦削,一身长袍锦带的中年男子烤着火炉,一个素净妆容、团扇半遮的温婉妇人拈着糕点品尝,两人温声细语谈笑着。
往下,席分东西,左右各摆有三张椅子。
左首席位坐着一个头戴虎头帽,一身绸缎着装,挂着长命锁,约莫七八岁的小孩,手上端着一杯蜂蜜紫苏水,不时塞一两口果子,望上去甚是可爱。
右首席位,也有一个差不多衣食着装的小孩,三四岁的样子。
江昭一进门,几个丫鬟连忙恭敬的行礼:“大公子。”
两个小孩见状,也连忙放下手中的东西,站起身来,规规矩矩地行礼:“大哥哥。”
江昭罢了罢手,往前走去,向着中年男子与温婉妇人行了一礼:“父亲,母亲。”
那清瘦的中年男子,正是江昭的父亲江忠,这一代的江家族长;温婉妇人则是江昭的母亲,海氏嫡三女海惜蕊。
因江宁海氏族规的缘故,江忠并未纳妾,两个小孩都是他一母同胞的弟弟,大一点的名唤江晓,小一点的名唤江旭。
海惜蕊脸上浮现出温婉的笑容,轻轻招了招手,唤道:“昭儿。”
江昭微微点头回应,目光望向了两个弟弟,严肃说道:“切记吃有吃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