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科举!(1 / 20)

新岁一过,已是嘉佑元年末。

江岸,三三两两的学子聚在一起,一起交谈说笑,谈天说地。

此外,也不乏亲人朋友,都在道别。

不少学子已是知天命之年,举止间透露出些许沧桑。

一些则是不惑、而立之年,举手投足间要自信许多,不时走来走去,人脉似乎很是广泛。

少许学子是弱冠之年,或许是常年读书的缘故,举止间少了些世俗气质,更多的是书生雅气。

一眼望去,足足两三百位学子。

而这些学子,无一不是举人之身,都是有机会做官的人。

因此,不乏一些身着官服的官员来回走动,和和气气的交谈说话。

就连一地主官的知州、同知、通判三人,也身着官服,一副勉励的样子。

这样的场景,实在是罕见。

缘由也简单。

三年一次的春闱将近,这些举子都是将要入京科考的人,一些苍天眷顾、学识渊博者,经此一试就将考得进士功名,自此鲤鱼跃龙门、天高任鸟飞,步入仕途,治政一地。

更甚者,若是走运一点,经“馆阁试”考试成为的庶吉士,再考过“散馆试”,那就可称翰林出身,可谓惊世骇俗。

须知,自大周立国以来,非进士而不入翰林,非翰林而不入内阁。

一次春闱大试,往往只有三十余位进士可选为庶吉士。

三十余位庶吉士入翰林进修三年,三年过后再进行“散馆试”,往往只有三四成的庶吉士可通过考试,自此得以翰林授官,可称翰林出身。

也即是,三年一度的春闱,就选出十个左右可称翰林出身的学子。

一旦翰林授官,就有机会起草诏书、讲解经籍,时常可见到官家,往往也就意味着仕途顺遂,前程无量。

进士常有,而翰林不常有。

如此,也怪不得这些官场老油子提前交好。

宁可累一点,也绝不可怠慢。

江昭也是几百

最新小说: 斩龙:葬天棺 出马诡契:我的当铺通阴阳 1990我回来了 重生80:神豪的暧昧时代 好孕美人,被六个绝嗣大佬宠上天 盘点魔改太子:神刘禅一统三国 怀了白月光的崽,这波操作太上头 1986:我的普罗旺斯幸福生活 五岁小萌妃,太子殿下日日求贴贴 小白花是伪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