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见啊!”
作为君王,赵祯从不会过多的在某个臣子身上投入情感。
只是,做法是一回事,结果又是一回事。
人心都是肉长的。
韩章与他,君臣两人相识三十年,又是年岁相仿,时隔六年再次相见,又岂会没有真情流露?
韩章颔首,也甚是感慨:“幸而有官家简拔。”
他这一路走来是真的不容易。
十九岁进士及第,入仕十八年,三十七岁官至昭文殿大学士,位极人臣,主持新政。
然而,就在人生巅峰却猛然坠落,一贬就是十二年之久。
十九岁入仕,三十七岁出京,四十九岁返京。
何谓大起大落?
这就是大起大落!
赵祯微微颔首,说道:“庆历新政一事,朕事后也有反省。新政之事,因施政太急,民间反应太重,朕.....也不甚坚定,最终致使落败,为之奈何?”
“陛下言重!”韩章连忙起身,有些坐立不安。
新政失败,肯定是多方面的影响结果。
皇帝态度摇摆不定,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
不过,这种事情岂能说出来?
赵祯是君,可能兴致涌上心头,说出了点藏于内心的真心话。
但,作为臣子的他可不能胡乱认可。
“哎!”赵祯摇了摇头,也不再说过往的事情。
“皇祐四年,朕毅然决意再度启用于卿,朝堂上下争议不断。好在,卿政绩斐然,安定边疆,巩固边防,治政民生,肃清吏治,没有让朕失望。”
赵祯给这位新入京的老臣定了性。
政绩斐然!
韩章没有作声。
这是固有的流程。
君王要适当勉励臣子,臣子则是述职。
“说起来,要是朕没记错的话,韩卿的弟子江昭,就是这一次的会元?”赵祯笑呵呵的说着,目光望向了紫袍老太监。
老太监连忙应声道:“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