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情绪投射递减曲线,”
一面巨大的曲线图出现在商叶初背后。
这是季君陶找出来的东西,商叶初其实根本看不懂那些弯弯绕绕的字母和模块,她相信在场的人里,恐怕也没几个能看懂。只不过,这种图文并茂的形式,总是会显得专业些。像郑博瀚徐瀚文这样的中老年人,总是信服专业数据胜过信服其他人。
“剧集播完之后的六个小时之内,是观众的‘情绪冲顶期’,也叫狂热期。”商叶初指点着曲线的弧度,“这是观众最愿意发弹幕、写分析、二创、推荐剧集,给出种种情绪反应的黄金时期,是第一波舆论爆发的窗口。”
“汝关卫视延迟十几个小时网播,无疑葬送了这一黄金窗口。相当于让全体网络用户,全都错过了最想说话的那一刻。”
见在场的人仍然似懂非懂,商叶初干脆举了个例子:“假设——时山,你站起来。”
时山站了起来,挑眉看向商叶初。
“假设你看了《天半》第三集,很喜欢其中某个情节,想给它写长篇大论的分析。落笔时,你发现你已经记不清这部剧的细节了。想回去确认细节时,你惊讶地发现,全网竟然没有任何一个地方可以看到《天半》!要等到明天十二点钟,才能在视频网站上刷到它。”
商叶初伸出三根手指:“这时候你会选择:一,等到明天十二点确认一下细节,再把剧评写完吧;二,很扫兴,干脆不写算了;三,嘴上说着等到明天确认细节,实际上到了明天这个时候,你已经把这事忘了。”
时山用手指在桌上画了个方框:“我不会忘记的。”
商叶初皱了皱眉,时山收回手,笑道:“但那是因为我非常喜欢……这部剧。实际上普通的观众,应该是后两种居多。”
商叶初瞪了时山一眼,继续道:“时山的说法,是大量观众的缩影。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就是这个道理。
“网络时代,鱼龙混杂,泥沙俱下。比起空泛的‘某部剧真是太棒了!’之类的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