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同僚如何看待,臣问心无愧,为何要躲?”
“这么想就对了,做好自己的事,管别人作甚?”
朱由检点点头,继续说道:“不过,翰林院编史料没意思,朕给你换个地方。”
杨廷鉴说道:“臣听陛下安排。”
“你去工部寻汤若望,就是那个洋侍郎,他正在改进火器,可能会用到洋文,需要年轻人帮忙,朕把这份差事交给你。”
杨廷鉴俯身叩拜:“臣遵旨!”第2/2页)
朱由检倒没觉得意外,大手一挥:“宣杨廷鉴!”
不多时,杨廷鉴奉诏前来,叩拜行礼。
“臣杨廷鉴,问圣躬安!”
“朕安!”
朱由检说着话,将桌上的辞呈往前挪了挪。
“说说吧,什么情况?”
杨廷鉴深吸一口气,缓缓开口:“微臣深感无力再胜任此职,只能递交辞呈,愧对陛下栽培之恩,还望陛下赎罪。”
朱由检突然是话锋一转,问道:“你读书这么多年,可有什么崇拜之人?”
杨廷鉴心中微微一怔,随即恭敬地回答道:“微臣除了敬仰孔孟二位圣人之外,最崇拜之人,当属王阳明先生。”
朱由检点点头:“哦?你崇拜王阳明什么呢?”
“微臣崇拜王阳明先生,主要是因为他创办心学,宣扬知行合一的学说。这一学说,不仅深刻影响了后世的思想界,更在微臣心中种下了追求真理、勇于实践的种子。”
“那好,你来说说看,何为知行合一?”
杨廷鉴深吸一口气,整理了一下思绪,然后缓缓开口。
“知行合一,乃王阳明心学之精髓。在微臣看来,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知与行,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知而不行,只是空谈;行而不知,则为盲动。唯有知行合一,方能洞察事物本质,把握行动方向。”
“王阳明先生曾言,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此言极是。微臣虽不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