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九十年代的学生们,印象最深的应该就是叫家长的时候,自家家长会不住口地给老师保证:“我这孩子管不好你就打,打不死就行!”
但这个年代,师傅对徒弟,老师对学生那也是真疼,李国强的那个徒弟是孤儿,隔三差五被接到李阳家一块吃饭,衣服破了也是孙玉兰给他补,李阳的老师周岩,每年都要偷偷给那些农村来的好苗子塞粮票和钱。
儿子是自己血脉的延续,徒弟和学生是自己精神和知识的延续,这个年代的老师和师傅,往往把自个儿的徒弟和学生当半个儿子养,根本不是后世的那种关系。
这是一个旧规矩逐步被淘汰,新规矩尚未建立,到处都在野蛮生长的年代,只有身处于这个年代的人,才能感觉到那蓬勃肆意的旺盛生命力在社会的各个角落流淌。
以刘家兴为首的这群小子们看样子都没少被抽过,被吓得一个个缩手缩脚,直到自家老头子们一个个都离开,这才活跃了起来,谈谈笑笑的带着李阳来到了三庙街。
到了三庙街,李阳走着走着就觉得不对劲,忍不住就问:“刚才咱们路过的那个庙是啥庙来着?”
“福生娘娘庙,说是一个明朝道士建的,据说啥都保佑,破四旧的时候砸了,后来这两年几个发了财的又把它弄起来了,据说还挺灵的。”
李阳呆愣愣地指着面前的教堂:“这也是庙?”
“对啊~洋庙也是庙啊~这地挺邪乎的,据说是一个海外华侨刚建国的时候出钱建的,破四旧的时候都没让砸,就是从来不开门,也不知道里面敬的哪路神仙,保佑的是发财还是生孩。”
这问题好,教堂到底保佑发财还是生孩?
那么问题来了,这已经两个庙了,最后一个庙是哪个庙?
然后李阳就大吃一惊,指着前面那个标志性的半圆建筑问:“第三个庙是这个庙?”
一群人连连点头,大伙都不知道李阳为什么这么吃惊。
李阳就继续问:“一会咱们要喝酒?”
刘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