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金田团营初始一样,冲锋在前、退却在后,以三次轻伤、一次重伤的代价,为哈萨克救**开辟锡尔河和楚河根据地,提供了极大的帮助。因此,他也成为了哈萨克民众的复国领袖伊斯特和江霍加所永生难忘的天朝朋友之一。
一八六八年八月一日,作为西北农垦兵团的一员,当杨辅清又有幸地来到北京参加八月一日的大阅兵的时候,仅仅是依靠着几年来自己所挥洒的无尽汗水,他就已经进步成为了农十四军一个团场的副场长了。
但是,这个时候的杨辅清却又有了一个大大的心结。
因为自今年的年初开始,与西北农垦兵团所属的各部一样,农十四军也发生了一种变化。那些尽管曾经分散在各地,但却从来都是按照正规的红军部队严格要求自己,一手抓生产、一手坚持不懈地抓训练的一支支jing锐团队,已经开始了有计划的集中。
不明白的人,或许会相信农垦兵团对外的宣传,也就是这次所谓的集中,不过只是为了应付八一的大阅兵(太平天国政fu公开宣告过,一八六八年八月一日的大阅兵,是一个在全国范围内的大行动,届时,不仅太平天国政fu的最高层要在北京检阅红军的种种最新成果,就是太平天国政fu的各个大区,也将对各自辖地武装力量进行一次全面的大检阅)。
但杨辅清毕竟不是一个普通人,更何况他还在时时刻刻地关注着大局势的变化,此时,即便就是再得不到任何的“iǎ道消息”,他也能判断得出来,红军的大扩军之日已经到来。
这个时候的杨辅清最担心的,就是唯恐自己会被时代的大远远地甩下。
为此,在还没有得知自己能够有幸参加北京的受阅之前,从踏上前往新疆之路之后,就再也没有跟自己的兄长联系过一次的杨辅清,在踌躇了再三之后,终于破天荒地给兄长杨秀清写了封信。
在这封信中,杨辅清的唯一心愿,就是希望他的兄长能够帮助他重返红军的行列。
而杨秀清对于他的这个兄弟却很不感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