毅打着哈哈说。因为,背后的原因是没法说的。
轨道车,钢轮和钢轨接触,摩擦力小,运行平稳,受气候影响小。
钢轨和车轮制造没问题,车轴也能加工,剩下的主要问题就是车体的大小、承重量等具体细节。
制动,也是一个关键参数。车体本身就重了,惯性大,钢轨上摩擦力又小;所以,制动效果尤为重要。
好在,这些基本机构原理都很简单。
林毅让王子合他们放下手中的工作,全力试验轨道车。
试验工作并不顺利,车轮和车轴加工很慢,做轨道工作量也很大。
对此,林毅打了一个报告给李世民,建议暂缓修路,推迟到秋收后农闲时再开工。
林毅的这个轨道车的构想,李世民非常重视,如果成功,运输效率可大大提高。而且,出门也免受颠簸之苦。
林毅被招进了宫,向李世民详细介绍了轨道车的原理和效果。
说完正事,李世民又谈到了那首词。。。。。。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有气势啊!哈哈。。。”李世民吟着这一句,哈哈大笑道。
“臣一时兴起,有感而发,就是要在吐蕃面前杨我大唐之威。陛下确实是风流人物。”林毅也顺便拍着李世民的马屁。
“噢?是说朕吗?”李世民假装惊讶道。
“除了陛下,还能有谁?”林毅也假戏真做。
李世民听了,心里开心的很,表面上却说:“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尧虞舜,稍逊风骚。这样比喻是不是有点过了?”
林毅笑了笑,说:“一点都不过!他们也很杰出,但陛下本来就是英豪,又站在巨人的肩上,自然比他们更高。”
李世民越听越开心,思索片刻,说:“站在巨人的肩旁上!哈哈,这个比喻有意思。”
“朕将这首词写了下来,林爱卿看看。”李世民让太监拿来一副字,展开让林毅欣赏。
人所共知,唐代文化的最高成就是以其书法和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