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年风调雨顺,到也还好。听说在灾年的时候曾经出现过民众成群结队,哄抢贡的情况。王家也被抢过,可是每年的贡都没有因此而缩水。
由此可见,信鬼神和敬鬼神也仅仅是在富足不饿肚的情况下,一旦自己的生存受到威胁,人也会从鬼的嘴里抢食的,那个时候神灵和鬼怪也不再可怕。
简单地用过饭,众人又在厅中喝茶闲聊。
等到了傍晚的时候,便烧包衣。
管家早已经带了人在空地上用石灰画出了好多的圈,然后将写好王家先人名字的包衣在划出的白圈里堆放好。
点起火之后,便成了一堆一堆的篝火。
众人又是焚香作揖,跪拜不提。
娘见这边的仪式没有她什么事情了便回了荷风院,她记得赵嬷嬷也给赵氏准备了一些银元宝、冥衣、纸牛、纸马、盂兰盆等等(最新章节)。
到了荷风院却发现王璟已经到了,正在赵嬷嬷的指点下对着供桌上香磕头。赵嬷嬷见娘回来了,抬起手背擦了擦眼睛,也不说话,只给娘也点好了炷香递了过来。
娘默不作声地接过,与王璟并肩跪在了一起。
上完香之后,赵嬷嬷又招呼王璟和娘到院里将那堆用石灰圈住的“包衣”点火。
“嬷嬷,石灰是做什么用的?”娘见王璟在围着一个石灰圈,点火,小声问赵嬷嬷道,也是想驱散赵嬷嬷那伤感的情绪。
“那个是为了防着没有人祭拜的野鬼来抢的。用石灰划了圈圈住,除了烧包上有名字的,其它的鬼魂便不敢上来了。哦,对了,差点忘了。”赵嬷嬷像是突然想起了什么,走到一边拿了一篮没有封上的银元宝和纸钱出来。
赵嬷嬷将这一篮纸钱和元宝倒在一边,点上了火,一边作揖一边口中念念有词。她说得快,娘没有听清楚,意思大概是:各的孤魂野鬼,你们不要眼红,这些孝敬是给你们的,你们拿了去之后就不要为难我家小姐云云。
娘在一旁看着,啼笑皆非。
这时候大概是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