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商周三代的奴隶社会,其实都是一种共和制度,是一种帝制共和。这种特殊的制度,从中国民本主义的思想中就可以看出来。赵顼来到宋朝这么些年就发现了一个很有趣的共和现象。一些破产的人,没有生计后,往往寄身于宗族、商行,直到宗族、商行为他们找到生计或者他们自己找到生计之前,所有的吃住问题都由宗族和商行来提供。
而朝廷在完成规定了赋税后,也会向百姓返税,也就是多余的税收会还给农民和商人。一旦遭遇天灾,朝廷还会免税以及大力救济。就像熙宁二年,赵顼来到宋朝时,汴京大雪,朝廷不分贵贱,每家每户都发给补薪钱,也就是寒冬烧柴的钱,每家每户每日半斤米,十文钱。赵顼作为皇帝深夜给士兵们送饺子,也没有当成什么惊世骇俗的事情。
看过《水浒传》的都知道,被逼上梁山的人,什么人都有,就是没有吃不饱饭上梁山的。做人肉包子的英雄好汉上梁山,还是被逼的?就是一群懒惰的亡命徒。即便是这样,宋朝还是把他们招安了,没有血腥味。
欧洲古代能有这样的民本思想?可见,马克思在研究西欧历史的基础上,通过社会制度划分时代,对中国来说,根本不适用。当然,中国长期的帝制共和制度,不能说明中华文明五千年就没有了进步。划分时代,应该是以人类开发自然,延伸文明来划分的。夏商周可以划分为河流定居时代,因为文明的延伸是人类沿着河流开发肥沃的土地,建立家园。秦朝以后可以划分为大陆扩张时代,因为文明的延伸,是呈平面状对外推移的,不断开发新的土地,设立郡县。汉唐元三朝,可以划分为:东西扩张阶段、南北扩张阶段、海外扩张阶段。
汉朝将西域纳入文明版图,唐朝将草原和东北纳入文明版图,元朝虽然海外扩张成果不大,但是也远征过爪哇,明清两朝一直保持着对东南亚各国的宗主权。因为没有开发一个大陆,中华文明从元朝开始,便失去了滋养,日益落后与西欧文明。因为失去了滋养,才有了明清两朝无法开创工业文明进入海洋贸易时代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