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也跟着站起。官家端坐于皇位,略带沉重道:“泰州府尹上奏说,长江洪水泛滥,泰州大雨不止,在城里官道上竟可划船,百姓房屋多损,良田被淹。众卿可又妙策?”
吕相往前行一步,从列队中站出,道:“臣以为,朝廷应立刻派钦差往泰州等地开仓赈济,抚慰民心。”
虽不算妙策,但正是官家所想。赵祯道:“朕也有此意。”顿了顿,望着垂首侍立的世子们,道:“可有人愿意去泰州的?”
若是在平日,赵宗辅当会主动向皇帝请缨,可偏是在拣选太子的关键档口,若是他此时离开汴京,还不知形势如何发展。
大臣们面面相觑,不敢多语,都低头望着脚尖,一副恨不得立刻缩进乌龟壳中去的模样。皇上扫视一圈,望着赵宗辅道:“宗辅,你可有何见地?”
赵宗辅连忙躬身,硬着头皮道:“臣以为,由朝中大臣担任钦差颇为妥帖。”
右司谏韩琦进言道:“臣愿前往泰州。”
赵祯并不说可,也不说不可,只悠悠道:“世子们听学已久,书面上的功夫都是不错,但切不可纸上谈兵。”又重了语气道:“难道你们之中,竟没有愿意为朕分忧之人么?”
见皇上有几分生气,底下之人越发吓得噤若寒蝉,生怕一不小心就惹了祸端。赵曙看得清楚,官家不想立旁系的孩子为太子,所以想让四哥去泰州,再拖一拖拣选之事,堵住谏官们的嘴。可四哥不想去,大臣们也拦着,官家又不想明说,所以就一直僵持着。
赵曙觉得自己该帮四哥一把,一来为了父亲所托之言,二来,是为了滔滔。
他弓着身子,从最里层,穿过人群,行入大殿中央,跪下道:“臣愿意前往泰州。”
别说赵祯,连吕相、韩琦也颇为诧异,在他们心里,赵十三不过是十几岁的小少年,哪里能担什么重任,更别说钦差。可赵宗辅却上前道:“臣弟于太乙学堂上课,不仅为上掌议,而且次次考试都能考第一,倒可让他出去历练历练。”
四殿下一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