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断超过袁绍。有着四大优势,却半年不能战胜袁绍,原因就在主公总想万无一失。其实,只要一鼓作气,抓住机遇,片刻功夫就可以大功告成。
紧接着,曹操和袁绍就迎来了官渡之战的第三阶段——转折阶段。这一阶段有三大标志,这三大标志,就影响着袁绍的判断。
第一个标志,是刘备这个马术冠军(因为古代人都是骑马)再次出逃。刘备从汝南逃回袁绍大本营之后,就想袁绍建议应该联合刘表。
于是袁绍命令刘备带领着自己的本队在汝南恢复兵阵,刘备赶紧溜之大吉。刘备逃走,一共有两种原因主宰。第一种原因是刘备兵败汝南逃回黎阳,之后,袁绍脸色不好看。毕竟自己的爱将关云长劈死了袁绍的将领颜良,而文丑又是和刘备一起进攻曹操的时候,被曹操的乱军杀死,刘备当时不讲义气,逃走了。我认为这件事情应该算是刘备溜之大吉的原因之一。
原因之二就是刘备的灵感起了作用。刘备已经习惯了寄人篱下的日子,这也就保证他有了一种预知的灵感。他曾经投靠公孙瓒攻打过袁绍,投靠过陶谦攻打曹操,投靠曹操攻杀吕布,现在又在投靠袁绍攻打曹操。现在刘备已经知道袁绍迟早是要倒台的,所以必须再寻明主。
第二个标志就是许攸叛逃,这一点大家想必都知道,因为袁绍既不能满足他的要求,又不能听取他的意见,奸臣审配又逮捕了他的妻子和孩子,这三点真是不可忍耐!
许攸一走,袁绍的大亏就吃定了,曹操却得到了一个大便宜。许攸的作用和《神探狄仁杰系列》的狄春的作用是一个样子,他不仅是袁绍的老人,而且足智多谋,还有更绝的就是他掌握着袁绍的许多情报。相当于特高科的机关长。
许攸一到曹营,为曹操出了“火烧乌巢”的计策,这个计策就是《三国演义》记载的那个样子。曹操亲自率军来到乌巢,乌巢是袁绍的军粮库,但是袁绍认为城池最要紧,并没有派重兵把守。
曹操化装成袁绍的军队,人衔枚,马缚口,趁夜色,抄小路,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