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这份油碟,亦是这个时代的一个发明。
朱大小姐果然有吃货的天性,鼻尖上冒着汗,嘴巴老说太辣太辣,但筷子却没停过,一只手还不停地给自己煽点凉风。
食至中途,营部大厨突然跪下,说要拜岳山为师,学这重庆火锅的做法。亦算得上是这次火锅大餐过程中的一段佳话。
……
一日,岳山想起魂穿这个时代已近两月,居潜山城的便宜家人,因公务缠身没回去看望,情有可原。便岳山在这个时代还是有几个朋友的,其中最著名的当数张孝准。
研究民国的人,没人不知道张孝准。他于1902年左右去日本士官学校留学,在结业考试中,他与蔡锷、蒋方震三人,成绩居于该届毕业生前三甲,其中张孝准为第三,被誉为“士官三杰”。
三人从日本毕业后,便各奔多东西,皆有不错之前途。张孝准于1907年去德国柏林大学留学,正好与在德累斯顿步兵学校的岳山在德国同时空一年。因为皆是中国留学生,再加上从德累斯顿到柏林也不算远,每到周末,岳山皆会乘座夜班火车去皙林找张孝准玩耍,而偶尔,张孝准也来德累斯顿。
当然,岳山去得更多一些。因为柏林那边大学更多,中国留学生也更多。除了张考准外,岳山还认识至少十多个留学德国的中国人。
因此,岳山决定给张孝准写一封信。
岳山从德国回国后,与张孝准之间有过一次通信。大约是岳山离开德国时,张孝准没赶来车站相送,便寄了一封信到国内致歉。那时,岳山回过信,表示感谢,并说自己一路顺利地回到了安省。
但问题是那时岳山还没魂穿,因此不用想都知道,那封信除了友谊与家常外,清朝的岳山怕是没说出什么有营养的话来。
当然,这不怪岳山。历史上的张孝准,大名鼎鼎,而神马岳山,听说过么?可能连地方野史都没记载,因为历史上的岳山,不说草包,只说那次刘三宝致命一击,他就已经去了。作为一个二十余岁凶死的人,从来没有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