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立功、立言上有过作为的人,连家里的祠堂都上不了。
但是,魂穿后的岳山,却注定要光芒毕现。拥有后世记忆的岳山,同样也知道“士官三杰”以及民国历史上那些著名的军事人物,岳山想要在这个时代有所作为,至少他不愿意看到列强在中国土地上横行霸道,那么,他就必须联络和团结这些著名人物。
蔡锷、蒋方震在何方,岳山不得而知,而以岳山现在一个暂理管带的身份,想要将一些著名人物团聚过来也有一定困难。但是,张孝准不一样啊,张孝准就是他的哥们,在德国时的好朋友,虽然岳山在张孝准面前,极有可能属于酒肉朋友那一类,但架不住岳山也是学军事的啊,所以,应该是有共同语言的。否则,张孝准也不会独独来一封信,对没来车站送行表示歉意。要知道,这时的跨洋一封信,怕是够贫苦人家一个月的生活费了。
所以,不管在哪个意义上,岳山这封信也是必须写的。
信中写什么呢。对于可以称得上军事专家的岳山来说,能写的可多了。
首先岳山谈了他回国后的一些感受,大多数国人皆醉生梦死,不知危机,不知奋起,表达出他的一种焦虑。这种情绪,是当时留学归国人员普通的一种情绪,这也是为什么那么多人愿意加入明知并不如何的民党,因为民党针对清末的情形,有很激烈的手段,这让一些人为之于震,认为中国的希望在此。
其次则提出了几个军事方面的想法。譬如随着自动武器重机枪等的出现,以及随着步兵支援武器火炮的普通,传统的集团似冲锋似乎面临着挑战;譬如随着新产品汽车等的出现,军官的后勤方式将会出现巨大变化,从而给未来战争带来的影响;譬如夜战的作用岳山顺便讲了他在奇袭卧虎岭时的战术运用等。在这部分内容里,岳山多的是思考和问题,少有答案。一来他的一些答案此时并不宜公诸于世,不是他不相信张孝准,而是因为张考准也可能拿不准从而找人讨论,这样,难免被其他人发现蛛丝马迹。
当然,岳山只提出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