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五趟,才算得了丁忧的准许,孝心之深,一时成为京城诸人议论推崇的典范。
刘夫人不敢怠慢,遵照宁老夫人的遗命,一边忙着丧礼的事,一边命人收拾打点行李,也不和惨痛憔悴的李玉靖多商量,只和儿子媳妇商量着,寻人仔细卜了启棺和启程的吉日吉时,定下了十一月初一这一天,全家老幼护送着宁老夫人的棺椁,启程回乡,安葬守孝。
三老爷李玉绍得了丧信儿,当天也上了丁忧折子,朱批夺了情.
李玉绍面前摆放着大红的夺情朱批,李玉靖信里关于宁老夫人的遗命,以及三太太严氏信里对回乡守孝这个遗命的不满和不赞成,看的想的头痛.
这会儿丁忧,那些个微末小事,三年之后也就灰飞不见了,确实是避祸的好机会.
可是,自己和大哥都丁忧回乡,三年后的起复,那可就是极难的事了.
三年后,大哥已年近六旬,除非有什么极难得的大机缘,不然,哪还有什么起复的机会?
自己如今正是做到不上不下的时候,两个儿子的前程,还有凌波出嫁的事.
唉,凌波这门亲事,严氏当初订这门亲事的时候,竟然没跟母亲商量商量!这会儿要是守孝回乡,这一守三年,倒不是坏事,可是……
李玉绍思绪纷乱的坐了一夜,想了一夜,第二天一早,写信跟李玉靖说了朱批夺情的事,关于回乡守孝,却是一字没提。
十一月初一日,天还没亮,姜彦明陪着李丹若,和李云直夫妇一起,陪着杨氏,将李玉靖一家和宁老夫人的棺椁直送出五十里外,又在小镇客栈里陪着住了一晚,第二天一早,才和刘夫人等人挥手作别,送走了李玉靖一家和宁老夫人。
回程路上,姜彦明和李云直骑马,韩三奶奶带着儿子一辆车,李丹若和母亲杨氏坐在一辆车上,两人低低说着话儿.
“……我原也想带着你哥哥嫂子回乡守孝,可你哥哥不赞成,你也不赞成,唉,你和你哥哥说的吧,也是那个理儿,你太婆到底经历得多,年初就分了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