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概念的某种提升。不过,科幻本身,甚至任何叙事类文学作品本身,都是“认知”和“审美”的综合体。将两个不能分开的部分分开是不成立的。
“软硬科幻”虽然不是一对有理论价值的概念,但它们反映了科幻界内部,科学与人文两种文化倾向的冲突。不过,那不是在本章中讨论的问题。
在中国大陆科幻迷中有这样的民间分类:科幻有硬科幻、软科幻之分。硬科幻对技术描述的要求很高,一般写硬科幻的作者都必须有扎实的科学知识,而软科幻就比较宽松,以情节取胜。
另外还有一种稀饭科幻的说法,这是软科幻中的一个特别分支,指软到极点的科幻作品,这两类科幻是科幻迷中永恒的争论,硬科幻迷往往不能容忍毫无科学色彩纯幻想被称为科幻,他们认为,辨别一篇作品是不是科幻,只要把作品中的科学元素去掉,如果文章的意思不变,依然通顺,那么这篇作品就算不上科幻。而软科幻迷则显得宽容许多,他们的观点是只要有科幻因素的都能称为科幻作品。
但是这两种科幻的界线并不明显,比如大家熟悉的《星球大战》,有很多人被其各种机械设定所吸引,将其视为硬科幻,也有许多人只是将其作为一部畅销小说来读,只看剧情,于是他们认为星战是软科幻。国内的硬科幻代表人当属著名科幻作家刘慈欣,而软派作家比较多,并没有谁特别突出。而刘慈欣先生一直以来都主张硬科幻和软科幻合为一个整体,他认为多余的分类和争论会拖慢科幻的发展。
其他分类编辑语音
除了“硬科幻”“软科幻”这对流行概念外,还有一些科幻作家从其它角度对科幻文学进行过划分的尝试。比如以下两个论点:
“科幻小说大体可以分两种:一种是走通俗路线,娱乐的;另一种比较有哲学意味,”(郑文豪《台湾科幻小说精选》4页)这个分类采用了“艺术——通俗”的两极分类法。在下面“科幻文学与通俗文学”的关系里,笔者要讨论相关的内容。
台湾科幻作家张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