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他又为了掌握蔓陀罗花的性能,亲自尝试“乃验也。”并记下了“割疮灸火,宜先服此,则不觉苦也”。据现代药理分析,蔓陀罗花含有东莨菪碱,对中枢神经有兴奋大脑和延髓作用,对末梢都有对抗或麻痹副交感神经作用。
李时珍在做蔓陀罗花毒性试验时,联想到本草书上关于大豆有解百药毒的记载,也进行了多次试验,证实了单独使用大豆是不可能起解毒作用的,如果再加上一味甘草,就有良好的效果,并说:“如此之事,不可不知”。
李时珍利用太医院良好的学习环境,不但阅读了大量医书,而且对经史百家、方志类书、稗官野史,也都广泛参考。同时仔细观察了国外进口的以及国内贵重药材,对它们的形态、特性、产地都一一加以记录。过了一年左右,为了修改本草书,他再也不愿耽下去了,借故辞职。在回家的路上,一天,李时珍投宿在一个驿站,遇见几个替官府赶车的马夫,围着一个小锅,煮着连根带叶的野草,李时珍上前询问,马夫告诉说:“我们赶车人,整年累月地在外奔跑,损伤筋骨是常有之事,如将这药草煮汤喝了,就能舒筋活血”。这药草原名叫“鼓子花”,又叫“旋花”,李时珍将马夫介绍的经验记录了下来。写道:旋花有“益气续筋”之用。此事使李时珍意识到修改本草书要到实践中去,才能有所现。
李时珍是明代一个出色的医学家。他每天替乡民治病,累积了丰富的医学经验。他空闲时常常研读各种医药书,充实自己的医药知识。但他现,药书中有很多错误的地方。有些药书把一些药物的名称、性质和功效等数据,写得含糊不清,十分混乱。有一本药书更把一种毒药误写成补药,结果医生开给人吃,医死了人。
于是,李时珍便立下雄心壮志,决定要重新编写药书,纠正那些错误、混乱的数据,补充新的知识。他把修书的决定告诉父亲。父亲非常支持,说:「这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但修书的工作非常艰巨,你要有不屈不挠的毅力,和准备花上毕生的精力,才能完成它呀李时珍一面行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