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公许斐善。
可即便如此,朝堂之上文官仍然被武将全面压制,文武之间的隔阂与斗争也显得越发的激烈起来,等到仁宗朝时,为了缓和平衡文武之间的关系,参照前朝的爵位体系,创立了流爵体系制度。
“流爵”,顾名思义,和“流官”一样都是不可世袭的,是仁宗皇帝专为文官创立的一种勋爵体系,分为郡王、国公(正一品)、郡公(从一品)、县公(正二品)、郡侯(从二品)、县侯(正三品)、县伯(正四品)、县子(正五品)、县男(从五品)九级,只要官至五品以上立有显著功劳的文官,都可以被举荐封爵。
正常情况下,只要能安安稳稳的做到内阁首辅的位置,基本上都能获得国公级别的爵位册封,只不过用的不是古国名或地名进行册封,而是用语义美好的单字进行册封。
倘若这位内阁首辅恰好又做过帝师,在朝期间又立下过大功,那么就很有可能获得郡王级别的追封,获得香火供奉,身后哀荣至极。
流爵不世袭,但是被封爵者可享受额外的一份爵禄,同时还可以恩荫或举荐两到三名族中子弟担任一些不高于正七品的官员。
除了不世袭流爵之外,宗室的爵位体系也不是世袭罔替的,而是降等世袭的。
宗室的爵位分为亲王、郡王、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镇国中尉、辅国中尉、奉国中尉级,而所谓的降等世袭的意思则是皇帝的儿子除太子外皆封亲王、亲王的儿子除世子封郡王外其余皆封镇国将军、郡王的儿子除世子封镇国将军外其余皆封辅国将军、镇国将军的儿子除世子封辅国将军外其余皆封奉国将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