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你死我活,见过多少血肉横飞,他何时会有现在的无奈和失望!
对于刘启,他已然失望。
大臣们你管不住,那就让当叔叔的来替你管管!天下你管不住,那也让叔叔替你管!
忙活了数十年的刘濞在一刹那间终于跨过了心里的那道坎。刘邦在世,他年轻,他不敢反也从来没想过要反,刘恒在世,他成熟,他想反却不好意思反。而如今,他已年过花甲,却可以不顾一切去反他一回。
按刘濞的猜测,袁盎的案子结了,他那不怕死的堂侄子就要真正打老虎了。
刘濞做事,向来是要么不做,要么做大。
他准备谋反二十多年,朝廷上上下下都心知肚明。乃至于一说到吴王,就跟谋反联系起来。
即便刘濞嚣张到这种地步,朝廷仍然不敢动他。
朝廷大臣们一则怕搅了长期安定团结的局面,二则更怕没解决吴国的问题,被吴国解决了。
吴王的气焰决定于吴国的实力。
刘濞很清楚,要发难光靠吴国的力量毕竟不够保险,最好的办法便是要广泛联络各地心怀不满的诸侯。这样的好处是既能造出声势,造出规模,说句不好听的,就算死也能拉个垫背的。
他将天下所有诸侯都理了一遍,发现酒囊饭袋居多,青年才俊偏少。只有一个胶西王刘昂还勉强凑合跟他联手。刘昂是刘肥的第五个儿子,刘启的堂叔。
刘昂自幼勇武过人,名闻诸侯,这也是刘濞看重他的原因。
刘濞决定派才思敏捷的中大夫应高前去游说。
应高见到刘昂的时候,刘昂正在胶西王府耍弄着上百斤的大刀。耍得虎虎生风,应高也看得连连叫好,当然,他更叫好的是,这个人不过是好勇斗狠的一介武夫而已,好对付得狠。
应高知道对这种人千万不能废话,废话多了,反倒多费口舌。
“大王可知当今天子任用奸臣,听信谗言,意欲侵削诸侯,而且诛罚日甚!”应高边说边偷眼斜瞄正耍得满头大汗的刘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