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出城时,几个小丫头兴致还很高。
几天时间后,新鲜劲儿过了,一个个就觉得枯燥乏味,缩在香车内不愿下来。
就在韩桢赶往即墨之时,赵宋庆贺的使节团,进了益都城。
坐在马车上,看着繁闹的街道,孙傅神色复杂。
在来山东之前,他以为反贼治下,必定兵匪当道,民不聊生,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结果自打进了山东境内后,目光所及之处,百姓安平乐业,治下胥吏清明。
乡间田园牧歌,城中繁华似锦。
副使李纲面色凝重:“吾本以为,韩贼不过一介武夫,仗着兵锋而已。却不曾想竟是一位雄主,将山东之地治理的井井有条。”
孙傅叹了口气:“是啊!若再让其安稳发展十数年,只怕又会是一个西夏。”
李纲语眼中闪过一丝寒光:“此人留不得,待回朝之后,吾必当上奏陛下,尽快将韩贼铲除。”
“谈何容易。”
孙傅苦笑一声:“青州贼悍勇,又有火器之利,胜负犹未可知。更何况,金人与西夏虎视眈眈,一旦我朝与韩贼开战,金人必定趁势南下。”
“唉!”
李纲长叹一声。
韩桢崛起的时机,太巧妙了,与当初的西夏如出一辙。
若非忌惮辽国,西夏仅凭五洲之地,如何能扛住赵宋。
好水川等几场大胜,根本就代表不了甚么,事实上对赵宋庞大的体量来说,顷刻间又能招募数十万人的军队。
西夏才几个人?有多少粮食?
根本就耗不起。
之所以对西夏束手无策,最主要的原因,是忌惮北方的辽人。
如今,韩桢与当初的西夏如出一辙,只不过北边的辽人换成了更野蛮,也更骁勇的金人。
在李纲眼中,韩桢比之李元昊,更加难缠。
西夏乃是苦寒之地,党项人也只是蛮夷罢了。
而山东却不然,作为上古九州之首,资源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