怨离开了粤海关监督府,回到自己金碧辉煌的宅子里不停的唉声叹气。
另一边,穆腾额则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舒常。
舒常更是开心,两人协商了一下,各自拿下二十万两作为“中介费”,然后把剩下的六十万两押送到紫禁城交给皇上,让皇上开心,也让他们谋求更换职位的事情更加可靠一些。
这一转手,一百万就只剩下六十万了。
这个事情给了潘启挺大的刺激,潘启为此病了一阵子,本就虚弱的身体更加弱不禁风,从秋季开始一直到冬季,身子都没好利索。
舒常到最后也没把兰芳的事情和北越郑氏的求助消息完完整整告诉弘历。
弘历最终看到的就是一份请安折子,上头着重吹嘘了舒常自己在两广的“政绩”,以及六十万两捐献赈灾银的事情。
为了突出自己的不容易和清廉,舒常还特意说明这笔银子一开始只有五十万两,是他和粤海关监督穆腾额还有一票属员一起凑了十万两银子补上,一共六十万,聊表两广总督府和粤海关对于君父的拳拳敬爱之心。
为了赈灾的事情忙的头昏眼花精力不济的弘历看到这份折子的时候,还真有些开心,觉得终于有人能真正的为他分忧了,六十万银子不算什么大的帮助,但是有总好过没有。
舒常,穆腾额,能用啊,真的能用啊。
至于那份请安折子,看折子看到快要吐出来的弘历也就是大致扫了一遍,然后留下了三个字的批示——知道了。
他实在是没有更多的精力和年轻的时候那样逐字逐句查看臣子们的奏折,并从中抽丝剥茧,找到官僚们欺上瞒下侵吞国帑违背他意志的蛛丝马迹,然后顺藤摸瓜查出来一大堆奸佞。
年轻时候的弘历,真可谓是双目如炬,很多臣子所犯下的事情的蛛丝马迹都是被他从奏折上的字句里瞧出了端倪,然后深挖下去,挖出了大瓜。
可时过境迁,岁月的流逝与衰老已经永久不可逆的带走了那个年轻的弘历。
兰芳六年,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