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杜如晦一副苦不堪言的样子,魏征和房玄龄对视一眼,脸上掠过一丝狡黠的微笑。尽管李二的话说得重,但他们明白,即便没有李二的命令,他们也会竭尽全力保护李长歌,甚至不惜付出生命的代价。毕竟,李长歌的才智不仅冠绝当世,更是千年难得一遇的大才。若是这样的人物遭遇不幸,不只是李二不会放过他们,他们自己也无法原谅自己。
实际上,李二的警告更像是对他们早已决心去做的事情的一种确认,他们因此承受了压力,却并没有感到恐惧。相反,他们满心兴奋,斗志昂扬!革除世家门阀,解救天下百姓,科举选拔出类拔萃的人才,让国家永无饥荒——这些愿景让他们内心充满激情,哪里还有什么恐惧可言?
此刻他们的“生气”,不过是拿杜如晦开个玩笑,实际上是想找个借口庆祝一番。
所谓“不遇至人传妙诀,百年修行皆虚度。”大唐能诞生李长歌这样的奇才,并且即将入长安效力,无疑是一件值得举国欢庆的大事。他们准备好好庆祝一下,借机畅饮一番,共商如何更好地辅佐这位未来的贤王,为大唐开创一个全新的盛世!
杜如晦看到魏征和房玄龄狡黠的笑容,脸色也沉了下来,正要训斥两句,却突然也笑了。
大唐自起兵伐隋以来,经历了无数悲欢离合,而自从东汉衰落、神州陷入数百年的沉沦后,李长歌的出现无疑成为了最大的喜讯。仿佛上天派来一位使者,为重建中华盛世而来,若说这不预示着天佑大唐,只怕任何人都难以信服。
在这长安城中,杜如晦府邸隐蔽的后院内,几位当朝重臣在见识了这位神仙般的人物之后,决定为大唐开启新的纪元举杯庆祝。
与此同时,皇宫之内,李二虽下令禁言,不让他人泄露李长歌的存在,但自己却辗转反侧,内心焦急万分。
他迫切地想要接李长歌回长安,恨不得立刻马上实现这一愿望。甚至因为对李长歌的期待,他对奏折中的负面报告都变得无法忍受,一心期盼大唐能够立即步入盛世。尽管这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