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顺之为人洒脱,可以和达官贵人畅谈,也能和贩夫走卒并肩而行,一张桌子吃饭,一条大通铺上酣睡……
所谓真名士自风流,在读书人眼中,真名士得有逼格。所谓逼格,便是走到哪都该端着架子,往来无白丁,谈笑有鸿儒。
可在唐顺之看来,人与人之间并无区别,都是人,都要吃喝拉撒,都在奔着死亡而去。
他甚至觉得普通百姓比之肉食者活的更为纯粹和真挚。
没错儿,就是真挚,唐顺之觉着人活着不是非得要追求什么功名利禄,而是应当追求内心的平静。
这也是他从心学中悟出的道理。
“所谓心学,所谓知行合一……这些只是术。道为何?”
门房的小屋子外,礼部和户部的官吏聚精会神的听着。身体前驱,头微微低着……
唐顺之坐在屋里,门子此刻束手而立。
“道便是心。”唐顺之指指心口,“一切皆是为了此心光明。何为光明?有人说是悟道,悟透了生死,悟透了世间一切。非也。所谓的光明,便是不惑。”
礼部官员忍不住问,“荆川先生,心学下官也知晓一些,觉着格外艰难……要做到不惑何其难。还请先生教诲。”
唐顺之喝了口茶水,说:“不惑不难。人之所以是人,便是因各自不同。一个农夫的眼中,世间万物是一个样,一个小吏的眼中,一个官员的眼中,一个宰辅的眼中,一个帝王的眼中,一个商人,一个工匠的眼中……这个世间各自截然不同。
心学博大精深,可我以为,心学只是一块敲门砖,是让所有人打开探索光明大门的一块敲门砖罢了。进了这扇门,农夫、小吏……帝王将相,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道。
农夫觉着一日三餐吃饱了,再无所求,那么,他便寻到了自己的光明。帝王觉着天下太平,再无所求,这便是找到了自己的光明……”
“这……”众人愕然。
心学竟然只是一个引子?
这番言论堪称是颠覆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