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为道?
儒家的道是先贤,你学会了,领悟了先贤的思想,那便是得道。
可按照唐顺之的说法,所谓的道,不是什么学问,不是什么先贤的思想,而是你能否找到心的去处。
“罢了。”唐顺之见众人愕然模样,便说:“红尘乃苦海,一切修行,皆是为了给在红尘苦海中煎熬的心一个安顿罢了。佛陀也曾说,法如筏,过河则弃。”
礼部官员闭上眼,喃喃道:“法如筏,过河则弃。所谓的道,不过是为了给自己的心寻一个居所罢了。”
他睁开眼睛,珍重行礼,“多谢先生教诲,下官……谨受教。”
“我等,谨受教。”众人行礼。
唐顺之笑了笑,“不过是些我个人之见,无需如此。”
礼部官员抬头,目光炯炯的看着唐顺之,“不知先生是否愿意授徒,下官愿为门下走狗!”
唐顺之摇头,“我行踪不定,再有,所谓授徒,便得教授弟子的学问。可有人说过,学问学问,从诞生的那一瞬起,便渐渐陈腐……我本误了半生,便不再祸害别人了。”
“从诞生的那一刻起,便陈腐了?”
唐顺之见众人不解,莞尔道:“此人说,前人智慧可借鉴,却不可盲从。可以古人为师,却大不可必全盘照抄,当有自己的见解……”
“此人离经叛道!”
“呵呵!”唐顺之呵呵一笑,鸿胪寺官员忍不住问,“敢问先生,这番话是何人所说?”
唐顺之指指里面,“此间主人。”
“长威伯?”
众人不禁看向大堂。
此刻,正好三条走出来。
出来后,他回身,向着里面再度行礼。
九十度鞠躬。
那感激零涕的模样,让人不解。
“长威伯厚恩……”
“是陛下厚恩,是大明厚恩!”徐渭送客,干咳一声,纠正了三条的错误。
“是。”三条恭谨道:“长威伯学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