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日渐逍遥商事,淡泊红尘。常借故周游天下,遍访古刹名寺。回得京城后,大班台前亦无言凝坐,出神入化,甚或彻夜无眠一一究其恶果,有众友手机屏幕字据为证:朱再次祭起《体验》法宝,借微信微博短信,如箭如簇,一首首诗频频发出。其诗怪异,内有异香,亦露凶险,暗含游移。
余纵观之三十余载,此猛兽半文半武,半商半旅,佛道不明。亦或可称其,诗不诗商不商佛不佛道不道仙不仙尘不尘。
不
正是:
商界视之:不务不业,不始不终,不伦不类;
佛界视之:命悬一线,若即若离,不知所终;
诗界视之:如醉如痴,如血如泪,如命如天。
余伤其类而叹之:法眼在此,怪兽还不快快显出原形!
甲午春日于黟
《爆裂的石头》
作者:包临轩
包临轩简介:著名新生代“诗人和评论家。曾荣获《诗探索》杂志 />
遥想凌波当年,海魂衫、牛仔裤,长发纷披,尽显摇滚青年的全部特征。他在诗歌写作中也对“长发”青睐不已,尤其是少女的飘飘长发,一度成为他青春期写作的一个关键意象。当然,倒不是唯一的意象。
步入职场之后,他似乎变得干练冷峻了,西装革履,板寸,沉默,成为他的全新形象。但是这一切不过是表象,狂放不羁的诗人个性,并无改变,那种骨子里的激越,只不过是在等待某个恰当的时机和机缘来引燃而已。
在商海中,在咖啡、酒吧和大饭店等场景的辗转中,他的洽谈之类,充满专业主义气息。但是在我看来,这不过是一个诗人不得已的“业余”活动,生存之道虽然被冠以所谓追求发展和成功之名,但对诗人而言,这终究是形而下的“走动”。唯有诗歌,才是他生命的皈依。无法抗拒自身的反叛气质,如同一种宿命。但在现实中,却要努力温文雅致,貌似妥协,所以我猜得出他的内心,一定纠结不已。但是这一点,反而成就了他的诗歌写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