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人间悲欢陆续上演。
东京城北旧校场,特意用来暂时安顿百姓。
淮北妇人部主事丁娘子,奉了王妃之命,特意在校场内设置了办事处,用以接纳没有亲人前来相认的妇人。
得知王妃会为无家可归的妇人在淮北安排差事、宿舍,自是让人心中踏实了许多。
认亲现场,确实如预料般,并非都是人间团圆。
有一部分人,一直没能等到亲人出现。
还有个别家属,明明已经提前登记了要找的家人姓名籍贯,淮北军也确实按照家属提供的名字籍贯找到了对应人员。
可那家属,见对方面容沧桑,早已不是壮年,竟不敢相认。
起初,居中办差的公人,还以为家属是因为时隔多年,此刻见记忆中的亲人容貌变化甚大,才不敢相认。
可随着这样的例子增多,公人发现
一般被拒绝相认的南归百姓,要么年过四旬、要么看起来不那么健康,这才明白过来
家属未必是不敢认,而是不愿认。
富人家还好些,不缺那口吃的;可有些本就在温饱线的家庭,不愿赡养一个逐渐失去劳动力、白吃粮食的人,也并不算太过意外。
“二哥,我是倩儿呀二哥,二嫂,我是倩儿呀!”
认亲现场,便有一名尚不足四十岁、但头发已白了一半的妇人,抱着一名中年农人的胳膊恸哭道。
那中年农人红着眼睛,嘴唇翕合,似有话说,旁边却先冲出来一位妇人,不由分说扒掉了倩儿抱着她丈夫的双臂,呵斥道:“你莫胡说,我家妹子不长你这样,你别胡乱认亲!”
见二哥不敢说话,那倩儿急忙又道:“爹爹和娘呢!我要见爹娘!”
“你爹娘我们可不认识。我家公婆早已去世十多年了.”
那二嫂最后刻意多加了一句,却意有所指。
不管这倩儿是否真是丈夫的妹子,可公婆既然已死,他家确实没有义务再养一个年近四旬的妹妹。
那倩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