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他是看不上韩非的学说的,读过第一章就看不下去了。
而且淳于越和李斯是好朋友,他更欣赏李斯的主张和文采。
就这样,两个在当时的秦国算得上最有名望的人开始引领起一种让儒学适应体制的学说改造尝试之风。
这个主意,很快就引起了当时备受嬴政器重,同时又身居高位的廷尉李斯的注意。
李斯是个非常有才华,也很有政治智慧的人。
他能做到把自己做的有功劳的事情都推给嬴政,但是却把嬴政做的名声不好的事情都揽在自己的身上。
他的才华非常高,而且又懂得为人处世的道理。
那么当这个问题被淳于越转达给李斯之后,李斯立刻发觉了这个主张的妙处。
李斯毫不讳言地说,“博古,倘若你能做成这件事,日后必定得到大王的重用
。”
淳于越听到这个,自然也对这个事情更加上心。但是他却并没有爽快的答应下来说他要去做这件事。
“我们儒家,一向是坚持要尊古重道。而今道未释,却自己走上了改儒家先师主张的路。”淳于越还是不肯干这个事。
李斯也没啥话说。
淳于越这个人非常清高,而且不知道变通。可是这就是他的人格魅力,以及他为什么能够成为天下大儒的原因所在。
让他为了迎合君王去做一些事情,这就好比要了他的命。
于嬴政而言,这样的人值得信任,可以让他把自己最心爱的儿子给他教养。
于李斯而言,这样的人也值得信任,因为你永远不用担心他会在背后捅你刀子。
李斯是懂淳于越的,他觉得这件事可以劝上一劝,虽然自己也没抱多大希望。
“太子曾经对人说,不在乎羽毛是白还是黑,只要羽毛能让鸟飞就行。如今太子正需要有人帮助太子完成这样的难事,太子自然是希望能够完成难事,而不在意完成他的方式。”
“难道说淳于兄不想为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