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采用,并为此给了他一两银子的稿费。
讨论训诂学方法论的文章不少,之所以报社会采用他的文字,因为他写作方向实在太出奇了
只看他给这文章起的名字就直到这家伙的脑回路和别人不同学训诂学方法论于求工有大益处
“近日笔者读王建阳训诂学方法论新书,以后学视角观之,以为实在是一本极有作用之文字。
细读此书,仿若王建阳手把手予以指导,不需远求,于书斋之中便可学会如何做训诂之研究,笔者以为其效果比之从名师而游二三载亦丝毫不差也
笔者读书之后便以书中以形求义之法去解楚辞,真发现其中一二难解之字全然可以用形意法解得,现作求解方法如下
笔者告此研究结论于海门先生周公汝登,竟得大赞,且邀入南京阳明祠相晤,笔者不过一举子,屡试不第,得此机缘实乃荣幸,若无训诂学之助,庶几无可能
综上可知,训诂学方法论乃是如今求学不得者做研究之捷径。学习此书,便是资质平平者也可入门考据之学,甚而有若干发现,青史留名,亦未可知也”
陈元藻是吃过苦受过罪的读书人,太了解穷苦文人的想法了。周汝登说的那些什么儒家学派之间的思想斗争固然深刻,但是离大多数考举人都有困难的读书人太远,而这些读书人才是真正的理学根基。
无论周汝登再怎么想改革儒学,只要四书五经还是科举的要求范本,那么理学就不会倒。想要把王文龙的思想传入这些人心中,用传教方法是不可能的,只有靠因势利导。
要让更多人去看训诂学方法论,与其讨论学术理论,还不如直接告诉他们这本书就是工具书,读了就能找到工作读了就能挣钱
不少底层文人看到陈元藻的文章之后还真专门去买了训诂学方法论来研究。
他们的目的也不是为了什么攻击程朱理学,而是有训诂学功底的书生自然会有不少高门大户愿意找他们当卿客幕僚,这书若能教会他们做训诂,是真能解决工作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