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生。
从本经的角度,你不能站在妄想的角度来对治妄想,不可以这样!我讲实在话,你站在妄想的角度,你不是它的对手,你要真的跟妄想拼的话,无始劫来,不管白天、晚上,你老是打它妄想,它的假名、假相、假用,那个潜在的功能、阿赖耶识的种子──习气如暴流!你不是它的对手的。
我们凭什么成佛?我们凭什么保持临终正念?
凭的就是:不随妄转,这四个字。
凭的就是:何期自性,本自清净,本来没有妄想啊!
你对这个道理要承当下来,你修行就有力量了,你才能够不断的突破──我们过去生养成的那种自我意识的思考模式,你就会进步很快。
戊二、审详烦恼根本(分三:己一、总劝审详。己二、正示审详。己三、举颂劝修。)
佛陀在进入整个《楞严经》实修之前,他提出两个决定义:
第(一)、说明你要怎样发菩提心?这个地方是讲能对治,我们面对所有的烦恼,所依止的就是愿力。
第(二)、你要知道你所对治的烦恼,它到底在哪里活动?它的处所在哪里?前面发菩提心,是约能对治来说的,这个地方的烦恼,是指所对治。
己一、总劝审详
正修有功
真正发心:
【第二义者,汝等必欲发菩提心,于菩萨乘生大勇猛,决定弃捐诸有为相。】
具足智慧:
【应当审详烦恼根本,此无始来发业润生,谁作谁受?】
盲修无益
【阿难!汝修菩提,若不审详烦恼根本,则不能知虚妄根尘何处颠倒。处尚不知,云何降伏取如来位?】
在审详烦恼的根本过程当中,有一个总说:
『第二义』──我们决定要发起菩提心、要上求佛道、要下化众生,从今以后我们不要再做凡夫;对于菩萨广大功德六波罗蜜啊,难行能行、难忍能忍的广大波罗蜜的功德,生起勇猛精进之心,丈夫自有冲天志,不成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