誓不休。心中决定开始要放弃这种有为的生灭诸相,包括外在的尘相、内心的感受,还有妄想。这些有为的生灭之相,我们不再安住在这样的相状了,开始安住真如了。那接下来该怎么做呢?你应当要详细的观察烦恼的根本。
什么叫烦恼的根本呢?
这个烦恼在本经当中分成两段:第一个是发业的烦恼,一个是润生的烦恼。
(一)发业烦恼:在十二因缘当中就是无明,就是我执跟法执,也就是心中有所得、有所住,这方面的烦恼。这个是比较微细、比较难断的,它会发动我们身口的造作。
(二)润生烦恼:就是我们心中爱取的那种烦恼,我们对于果报的爱取。
发业烦恼是造作业力,就像一个种子一样,但是你只有发业烦恼,没有润生烦恼,这个种子不能得果报的。比方说,你只有种子,你看我们田里很多种子,但不是所有的种子都能够得果报,这就是:为什么临终的那一念是很重要,因为你临终对什么爱取,爱取之水,就会滋润你过去很多的种子。我们看过很多公案:平生做了很多善业,他在阿赖耶识的田地当中,洒下很多善种子,临终的时候起恶念,糟糕了!他去刺激他过去生的恶业,使令他先到三恶道得果报。反过来,在经典上也提出:一个婆罗门一生造恶业,临终的时候起善念,虽然他今生洒下很多恶业的种子,但是他过去生有善业的种子,他临终起了一个很坚定的善念,结果先滋润他善业的种子得果报。
所以在这个地方:我们最重要的就是面对爱取;润生烦恼对于净土宗的行者,是特别的重要。发业烦恼我们断不了的,但是润生烦恼这一部分,如果我们努力,我们可以选择。我们的爱取──后文会讲到:以不取来对治爱取。
这个无始劫来发业、润生,谁作谁受?
发业烦恼跟润生烦恼,这当中是谁去造作?又谁来承受果报呢?从后面的经文来看──佛陀的意思就是:我们是六根去造作,是谁做呢?当然六根嘛。眼耳鼻舌身意,见闻嗅尝觉知去造作,那么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