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打书 > 其他类型 > 人人都能读懂黄帝内经 > 第十一章 (2) 五脏藏精气,六腑传化物,解密身体平衡之道

第十一章 (2) 五脏藏精气,六腑传化物,解密身体平衡之道(2 / 4)

状态。如果六腑过度充盈,即食物和水液等营养物质过多,超出了其正常的传导和排泄能力,就会导致人体内部环境的失衡,从而引发疾病。

“所以然者,水谷入口则胃实而肠虚,食下则肠实而胃虚”这一具体描述。这句话生动地描绘了食物在六腑中的传导过程。当我们摄入食物时,食物首先进入胃中,此时胃变得充实,而肠道则相对空虚。随着食物的消化和吸收,食物残渣逐渐进入肠道,此时肠道变得充实,而胃则逐渐空虚。这种动态的变化过程,正是六腑“传化物而不藏”的具体体现。

胃是容纳和消化食物的主要器官,它如同大海一样,汇聚了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同时,胃也是六腑(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胆)的源头,为六腑提供源源不断的能量和物质支持。

“五味入口,藏于胃以养五脏气。”我们摄入的食物具有各种不同的味道(酸、苦、甘、辛、咸),这些味道的食物进入胃后,经过消化和吸收,转化为精气并储存在胃中。这些精气进一步滋养五脏,维持其正常的生理功能。

我们通常所说的手腕处的脉搏。它属于太阴经脉的一部分,能够反映五脏六腑的气血变化。由于五脏六腑的精气都来源于胃,因此当五脏六腑发生病变时,其气血变化就会通过气口(寸口脉)反映出来。

“五气入鼻,藏于心肺”是人体通过鼻子吸入的五种基本气味(臊、焦、香、腥、腐)会被心肺所接收并产生影响。这五种气味分别对应着不同的脏腑状态和病理变化。例如,臊味可能与心火偏旺有关,焦味可能与肺热炽盛相联系,香味则可能反映脾胃功能的正常与否,腥味往往与肾脏或水液代谢的异常有关,而腐味则可能预示着体内有湿热或痰浊等病理产物的存在。

心肺功能与鼻子通气功能的相互关联。当心肺出现病变时,这种病理状态会通过经络、气血等机制影响到鼻子的通气功能,导致鼻塞、流涕、嗅觉减退等症状的出现。这种联系不仅体现了中医理论中“整体观念”的思想,也为我们理解和

最新小说: 少年白马:开局造化,救玥瑶母女 从钢七连到合成师 直播剧透综漫?全次元追杀! 大明神探1546 家父是康熙 小富即安?不,本公子意在天下 大明:签到在洪武,我靠嘴炮暴打老朱 原神二周目病娇与修罗场 盘点:MC规则,开局徒手拆万物 农家乐通古代,开局接待刘关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