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即脉沉、细、数、散并见,便意味着患者的身体状况已经相当严峻。阴血严重亏损,阴虚无法制约阳亢,导致体内阴阳失衡,从而引发一系列虚劳寒热病症。这些病症通常表现为低热缠绵、盗汗不止、乏力倦怠等症状,严重时还可能伴有头晕目眩、心悸失眠等。
这种脉象与病症的对应关系,可能与人体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以及神经系统的功能异常有关。阴血亏损、阴虚阳亢,可能导致机体内分泌紊乱,免疫功能下降,神经系统调节失衡,从而引发一系列复杂的病理变化。
“脉浮而散,好发为眩晕仆倒之病”。这句话描述的是浮散脉与眩晕仆倒病症的关系。浮脉通常表示病邪在表,散脉则表示正气耗散。当脉浮而散时,往往意味着正气虚弱,无法固摄气血,容易出现眩晕、仆倒等症。
当浮脉不躁急时,通常表示病邪在阳分(即体表或脏腑的阳面),容易出现发热等症状,且病位多在足三阴经。而当浮脉躁急时,则表示病邪在手三阳经,病情可能更为严重。
如果脉细沉而静,其病在足三阴经”,以及“发现数动,而见一次歇止的脉象,是病在阳分,为阳热郁滞的脉象,可出现泄利或大便带脓血的疾病”,这两段话便是对脉象与病症关系的深刻阐述。
我们来看“细脉而沉”的情况。细脉通常表示血虚或阴虚,沉脉则表示病邪在里,正气不足。当两者同时出现时,往往意味着病邪已经深入阴分,即人体的内部或脏腑的阴面。此时,如果病邪侵袭到手三阴经(即手太阴肺经、手少阴心经、手厥阴心包经),就可能出现骨节疼痛等症状。这是因为手三阴经与上肢、胸胁等部位有密切联系,病邪侵袭这些经络时,容易引起相应部位的疼痛。
而如果脉细沉而静,即脉象除了细沉之外,还表现出一种平静、无波动的状态,那么病位就可能在足三阴经(即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足三阴经与下肢、腹部等部位有密切关系,病邪侵袭这些经络时,可能出现的症状就更为复杂多样,但通常与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