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打书 > 都市言情 > 大宋的续命偏方 > 第二十二章 召沈括、徐光启进京

第二十二章 召沈括、徐光启进京(1 / 4)

八月初十,赵煦已然驾崩。

七月底的奏疏,那时赵煦已然病笃,自然难以重视此事。

身为臣子,当为君分忧,皇帝龙体欠安无法处置,大臣们岂能坐视不管?

砰!

一直面色沉静的宋钦宗将奏疏猛地拍在御案之上,怒喝道:“这帮贪官污吏,只知结党营私、争权夺利,全然不顾百姓死活,如此大事竟不上报,陕西转运使在做什么?安抚使、枢密院又在忙些什么?”

一番怒骂之后,宋钦宗渐渐平复情绪,陷入沉思。

为何会发生民变?只因百姓食不果腹。

为何百姓吃不饱?表面看是苛捐杂税繁重,实则根本在于百姓田地稀少、产出不足,大量田地集中于宗室、豪绅之手。

若不解决田地问题,即便朝廷免除所有赋税,亦是无济于事。

宋钦宗曾查阅户部记载,北方麦粟之地亩产约一石五斗,南方稻麦两熟田亩产可达二石,平均亩产一石八斗左右,换算下来约二百七十斤。

而人均田地不足一亩半,如此算来,一年所得粮食不过四百斤上下,这还只是原粮,加工成精粮更少。

古代百姓饮食粗陋,油水匮乏,一人一天一斤粮食亦难饱腹,这些粮食仅够一人勉强维持一年生计。

若遭遇水旱蝗灾等,能一日三餐有粥便是奢望,更遑论朝廷重税与官吏豪绅的层层盘剥。

解决粮食短缺之困,可从两方面着手。一是增加百姓田地,产量不足则以数量弥补。

人均一亩半不够,那就二亩、三亩乃至更多。

然此事说来容易,实施起来却难如登天。

大宋历经数朝,虽多次丈量土地,却始终未能彻底厘清全国田亩数量,可见其难度之大。

毕竟涉及宗室、豪绅利益,须有强大兵权为后盾,方能防止他们生乱。

当下分田尚不可行,但可引入高产作物,如占城稻与玉米。

据史书记载,占城稻于真宗年间引入大宋,而高粱也早已

最新小说: 自带胖东来,我在古代GDP第一 我,恶毒女配,不走剧情很合理吧 揣孕肚,嫁帝王,娇娇贵女上位了 穿进年代短剧,炮灰工具人不干了 灵气复苏:烤肠摊主竟是满级大佬 穿成向导,被六个顶级哨兵盯上了 长姐坚持分家后,在荒年成了巨富 穿书七零娇又乖,硬汉读心宠又凶 妙厨 重生断渣亲,豪门假千金带飞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