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没钱,可是帝国主义有钱啊。
于是在政府无力出资的情况下,为抵制帝国主义抢占西潼铁路和清政府的出卖路权行为。
1908年,老秦人的绅、商、学界强烈要求“商办”西潼铁路,并公开发表《筹办西潼铁路启》。
当时召开第一次筹修西潼铁路大会,成立了“西潼铁路办事处”,
以布政使樊增祥为处长,同时联名上奏清廷当局。
清政府迫于形势,不得不对“商办”铁路准奏,并于1909年5月28日批准设立公司。
但是老秦人的绅、商、学界热情有余,实际财力薄弱,以至数年之久,收效仍然甚微。
1911年5月,清政府宣布实行“干路国有”政策,潼西铁路又由商办改为官办。
1912年北洋政府成立,潼(关)西(安)铁路也很快被列入了修建日程。
当年9月24日,北洋政府交通总长朱启釿与比利时铁路电车公司代表陶普施在京城签订《陇秦豫海铁路借款合同》,将原商办潼西铁路并入陇海铁路。
很可惜,铁路修建以东部的洛阳到连云港为主。
而西边?去尼玛的吧,一边待着。
直到十年后,当时的九姓家奴冯焕章在华山脚下的玉泉院内疾声呼唤,写下了“铁路不通,国民必穷”的警句雕刻在玉泉院的石碑上,至今仍存留在华山脚下的玉泉院内。
为了使铁路早日筑入秦西,他呼唤着陇海铁路尽快向潼关延展。
可惜他就是个嘴炮,一边感谢修铁路,一边把钱拿去打仗。
直到老秦人的杨忠祥担任秦西省主席,才开始正式修建。
实际上,长潼铁路的修建非常简单,因为长安到潼关并不远。
了解了以后,秦万世也就有了心里准备。
“佩芳兄,子逸兄,大家先说,是先修通长安到同官的,还是长安到潼关的。”
这两个地方都叫同官,但是名一样,字不一样。
而且,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