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昭呢?他乃郡学祭酒,如何不约束学子?刘昭来了吗?让他立即来见我!”
刘寅马上找到关节点,王扬才下狱没多久便来了这么多人,其中必然有人联络鼓动。不管鼓动者中有没有刘昭,他若不能劝返郡生,便先治他个失责之罪!
狱丞苦着脸道:“据学子说,刘祭酒前天往南平郡学讲学,尚未归来。”
刘寅猛然瞪向王扬,眼神好似要吃人一般。
王扬白了刘寅一眼:“人家去外郡讲学,你瞪我干嘛?”
宗睿道:“此案已引发学乱,事涉郡政,我身为南郡郡丞,职责所系,不能坐视。”
他说完,也不问刘寅,直接大步走入刑室,然后堂而皇之地坐在副审席位上。
此一时彼一时,之前他没有名义参案,只能被迫离开,现在名正言顺,自然底气十足。至于副审席上之前坐的是哪位,就更不在他的考虑范畴之内了。他是郡丞,只要他参案,副审舍他其谁?
刘寅脸色僵硬,极力压抑怒火,他不得不承认,这件事办得有点草率了。
其实按理来说,已经布置得很周全了。就像你提前查知一个人因为打赌输了,要进别人庄园偷猎。从他偷猎的动机,到买弓,买箭,考察地形,画地图,所有一切都监视得清清楚楚,你甚至还查到他为了掩人耳目还做了个大木盒藏弓!
然后等他趁着夜色,摸到庄园那天,你一举将其擒下。本以为人赃并获,结果打开木盒一看,里面竟然是空的!更可气的是你问他为什么带空盒来,他反问你带空盒犯法吗!
所以更稳妥的做法应该是等他把弓从盒子拿出来再下手抓人,就像等王扬他们运货至蛮区再行捉拿一样。
可问题是一旦调兵出城,就得上报。巴东王庇护王扬,消息走漏怎么办?甚至于巴东王很可能会直接否决他的申请,毕竟他以典签令状越过巴东王,相当于打王爷的脸。王爷会配合他行动?
就算配合,什么时候动手?蛮区遥远,道路险峻,难道一路跟踪尾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