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倭国的战争详情,故来找李治讨论,接下来对倭国的用兵方略。
李治接见三人后,询问三人看法。
程知节道:“陛下,熊津港之战,我军重挫倭军主力,倭国再无力插手百济之事。可先助福信,消灭义慈,再联合百济军,共伐倭国。”
尉迟恭道:“不,应趁势进攻,不可给其喘息机会,否则倭人得到时间,招募壮丁,修筑工事,固守本土,则难以轻胜。”
李治目光看向李勣,道:“李卿以为如何?”
李勣道:“我军并无攻打海岛经验,不可采用旧时经验。冒然进攻,很可能犯下大错。臣以为应在正日大朝会之后,制定详细作战计划,徐图进攻。”
李治点了点头,道:“既然李公和程公都主张缓图,那就暂且缓之。”
三人当即拱手告退。
没过多久,于志宁三人来了。
于志宁毕竟是三朝元老,李治还是给他留了点面子,只将冯语儿一家的情况,跟三人说了。
三人听后,都低头不语。
李治缓缓道:“于公,国舅最近还好吗?”
于志宁微微一愣,忙道:“他最近在家清闲自在,据说还刚完成了一部史书,呈给陛下,料来过的应该不错。”
李治点了点头,道:“当初永徽律,便是国舅负责主编,详尽周密,并无错漏,实有稳定国家之功,以后,你多替朕拜访一下他。”
于志宁道:“是。”
李治没有再斥责三人,挥手让他们退下了。
三人离开甘露殿后,于志宁快步急行,脸色苍白,一语不发。
他年纪太大,精力不够,故而把新律制定之事,交给了李勋和李友益,他只负责监督。
这次受皇帝斥责,可以说是受到两人之牵连。
“于太傅,陛下刚才的意思,您看……”李友益快步跟在身后,试探着问。
于志宁眯着眼道:“陛下已经给你我留了脸面,让我们自己主动上辞修律之事,回去就写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