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时才会出现。”
面对这种奇异的感觉,吴文实在不知如何形容,于是决定再次梳理《坐忘经》的内容,试图从中找到答案。
按照吴文对经文的理解:
《坐忘经》的第一层境界:忘算,对应的是人的直觉与模式识别能力。
人的大脑通过长期训练,能够形成高效的神经回路,从而跳过逻辑分析,直接调用经验模式。
例如,在观察流水时,视觉皮层与运动感知区会协同工作,直接提取“流动”的抽象特征,而非逐帧分析水滴的轨迹。
在认知心理学上,这被称为“快速决策机制”,即通过潜意识中的模式匹配来应对复杂环境。
也就是说,要摒弃过度的推演:
就像一些数学家,在面对复杂公式时,会依赖直觉而非逐步推导;
围棋高手扫一眼棋盘,就能感知到“势”的走向,而非逐子计算。
—
第二层境界:忘观,对应的是元认知与本质洞察。
元认知是指超越具体感官输入,监控并调节自身认知过程的能力。
在听钟声时,听觉皮层会弱化对音高频率的分析,转而激活前额叶-顶叶网络,聚焦声波振动的物理本质。
在现象学上,这被称为“悬置判断”,即通过“现象学还原”剥离主观解释,直接感知事物的原初呈现。
第2/2页)
就像物理学家观察粒子运动,不会执着于“粒子”或“波”的单一描述,而是理解其概率云的本质。
—
最高境界:坐忘,对应的是自我消解与意识整合。
无我状态,就好像让自我处于一种“默认模式网络”的状态。
自我意识减弱,大脑进入低能耗的“整合模式”。
通过身体感知来锚定意识,减少对抽象自我概念的依赖。
觉存状态,有点像“全局工作空间理论”:意识不再被特定感官或思维内容所占据,而是进入一种全局性的、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