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却依旧面不改色,她感受到来自四面八方的压力,仿佛一座座大山压在肩头,但她挺直了腰杆,不退半步。
她清楚,此刻的沉默只会让对方更加嚣张,只有拿出更有力的证据,才能彻底击溃他们的防线。
她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翻涌的情绪,缓缓开口,声音清冽而坚定:“尚书大人,晚生所言并非胡言乱语,晚生……”她的话语突然戛然而止,眼眸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光芒,她微微抬起下巴,视线越过众人,落在大堂之外的某处。
赵礼部尚书被林诗雅突然的停顿弄得有些疑惑,正要继续呵斥,却见她从袖中缓缓拿出了一份卷轴。
林诗雅不慌不忙地展开手中卷轴,那是一份厚重的文书,上面密密麻麻地记载着历朝历代科举改革后的详细数据。
她清朗的声音在寂静的大堂内响起,如同一股清泉,冲刷着众人心中淤积的陈腐观念。
“诸位大人请看,这是晚生查阅典籍,整理出的历朝历代科举改革之例。大启王朝初立,因科举取士制度改革,涌现出无数能人志士,为国家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大雍王朝亦是如此,他们摒弃旧制,广纳贤才,最终开创了盛世景象。这些都是前车之鉴,足以证明改革科举制度,乃强国富民的必由之路。”
她每说一句,语气便坚定一分,掷地有声,如同一柄利剑,直插守旧势力的心脏。
卷轴上冰冷的数据,化为一个个鲜活的例证,有力地驳斥了赵礼部尚书的顽固言论。
大堂内,一些年轻的礼部官员开始交头接耳,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思索的光芒。
赵礼部尚书原本强硬的态度,也稍有动摇,他紧皱眉头,目光阴晴不定地盯着林诗雅手中的卷轴,似乎在权衡利弊。
压抑的气氛,如同被撕开一道口子,一丝新鲜的空气开始流通。
林诗雅的目光扫过众人,她捕捉到了郑公子眼中那一抹挣扎的犹豫。
他虽然被自己提出的新思想所吸引,但周围守旧官员的目光如同无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