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枷锁,让他不敢轻易表达支持。
他时而看看林诗雅,时而看看赵礼部尚书,这让林诗雅心中一紧,她明白,想要彻底打破这僵局,还需要更强大的力量。
礼部的氛围,再次变得微妙起来,像平静的水面下,暗流涌动。
就在众人屏息凝神,等待着赵礼部尚书下一步动作时,林诗雅突然停住了话语,她微微眯起眼睛,看向了郑公子,嘴角露出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说道:“郑公子,不知你对此,有何高见?”
林诗雅的声音如同一阵清风,吹散了堂内的沉闷,也将郑公子的目光吸引过来。
她含笑望着他,眼中带着鼓励和期许,仿佛在说:“是时候做出你的选择了。”
郑公子被林诗雅的目光牢牢锁定,他能感受到她话语中的力量,那不仅仅是对科举改革的执着,更是一种对未来的坚定信念。
他深吸一口气,原本犹豫的眼神逐渐变得坚定起来。
他缓缓站起身,朝赵礼部尚书拱了拱手,然后转向林诗雅,声音洪亮而充满激情:“林状元所言极是,科举制度若不改革,如何能选拔出真正的人才?那些只知死读书,皓首穷经之人,又能为朝廷做出什么贡献?我认为,科举不仅要考经史子集,更要考治国安邦之策,要考实干兴邦之术!我大梁要的,是能为百姓谋福祉的贤能之士,而非只会吟诗作赋的腐儒!”
郑公子的话,掷地有声,如同平地惊雷,在礼部大堂内炸响。
他那一番慷慨激昂的言论,仿佛一柄利剑,刺破了守旧势力的伪装,也将那些摇摆不定的官员们拉回了现实。
他不再是那个唯唯诺诺的年轻人,而是一个敢于挑战权威,敢于为理想发声的热血青年。
他挺直了腰杆,站在林诗雅身侧,
林诗雅欣慰地看着郑公子,她微微一笑,继续说道:“郑公子所言极是,科举改革,绝非只是制度的变革,更是人才选拔观念的转变。我们要选拔的,是真正具有经世之才的人,是能为百姓谋福祉的人!科举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