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的关系上,非注意信息最好不要被学习者所觉察,因为让人从正在进行的任务或目标中转移出来是危险的。如果没有足够的时间注意某一信息,来学习某一动作或学习某一材料,它们是不会被掌握的。
例如,孩子在学习某些东西时,只要一出错,家长或老师就迅速叫停练习并指正错误,这类举动中断了注意与意识之间的联系,它对整体经验的形成是极为不利的,最好是在做完动作后25秒内指出问题,并反复练习。
2、知觉组织过程
为什么眼中的二维平面图像经视觉输出后就有了三维立体感?它的知觉组织过程是怎样的?1912年,格式塔理论家韦特海默等最先研究了此类问题。
(1)图形、背景和封闭性
从一维角度,你可轻松说出由四排黑色圆圈所组成平面图。若从二维角度看呢,这正是格式塔理论家们研究的问题。
为此,你可以试着把由四排黑色圆圈所组成平面图的白色的区域,看成是在一张较大的白色纸上挖了16个圆洞,通过它们你可以看到一块黑色的背景。研究结果表明,你把一个图形看成位于背景前面的趋势非常强烈,事实上,甚至当你知觉到的图形其实是不存在的,刺激也会产生这种效应!
例如,在商业大街上,你会看到很多由一些零散标实突出了一个完整图形的广告,这就是利用错觉,给你暗示出了一个“真实”事件,使得眼见为实不再那么正确。
错觉是生活中常有的事。1900年,科学家首次提出了错觉现象,但至今也无法揭示其奥密。比如霓虹灯利用错觉形成的图案,用最美的文字作出的骗人文案,运动场上的假动作等等,这类事情证明错觉有很强大的“封闭性”。这种封闭性广泛存在于人类各种生存活动中,只有拥有多种文化经验力,才有可能减少知觉组织犯错。
(2)知觉组织原则
你是怎样从二维视角迅速知觉四排16个圆所显现的图形,你的视觉系统是如何完成这一知觉组织的?又是什么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