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但都难于开采与回收。然而,氢具有高的电化学反应活性,可以从石油、天然气、甲醇、烃类或煤等通用燃料中转化而得。生物质能也是氢的重要来源,如:细菌制氢、发酵制氢及沼气回收等。工业副产氢也是获得燃料的有效途径。据统计我国在合成氨工业中氢的年回收量可达标14&:acute:108m3;在氯碱工业中有87&:acute:106m3的氢可供回收利用。此外,在冶金工业、发酵制酒厂及丁淳溶剂厂等生产过程中都有大量氢可回收。上述各类工业副产氢的可回收总量,估计可达标15亿立方米以上。
除氢气之外,还有一些气体如CO也可作为MCFC与SOFC的燃料。这样,天然气、管道煤气均是大型发电站可资利用的丰富燃料资源。从长远发展看,高温型MCFC和SOFC系统是利用煤炭资源进行高效、清洁发电的有效途径,因此,我国丰富的煤炭资源也是所需燃料的巨大来源。
未来大规模推广使用仍需要解决氢源问题。从石油、天然气和煤等化石燃料中制取氢气,从长远考虑仍存在着资源枯竭问题。众所周知,水是由氢和氧组成,因此大量的氢可从水中提取,特别是海水,真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我们将这一美好理想,寄希望于太阳光能制氢的实现。
三、发展现状
90年代中期以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积极支持的基础研究;国家科技部和中国科学院共同投入了较多的资金,加强系统的研制与工程开发,从而使我国的研究出现了新的势头。
国家“九五”科技攻关项目和中国科学院“九五”应用研究与发展重大项目“技术”是由国家科技部和中科院共同组织的重大攻关课题,总的目标是:利用我国的资源优势,从高起点做起,加强创新。在“九五”期间,使我国的技术发展接近国际水平。内容包括三个子项目:“质子交换膜技术”、“熔融炭酸盐技术”及“固体氧化物技术”。其中,用于电动汽车的“5kW质子交换膜”列为开发的重点。